今天中午11点多去商场吃饭,吃完饭看到一个泡泡玛特的店铺。我又进去看了看泡泡玛特,我想了想泡泡玛特的护城河是有疑问的:IP,泡泡玛特盲盒有非常多的IP,其中泡泡玛特自己也设计了不少,也和其他合作的IP,但是问题来了,泡泡玛特的盲盒挺可爱,一个生生设计出来的IP不好讲故事。比如最近电影灌篮高手,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青春,去看了电影,认可IP,类似还有漫威的电影,虽然漫威这几年也拉跨。
泡泡玛特问题是啥,自己设计出的IP认可度有,但是没那样高,而且要不断设计新IP,增加品类,不能总卖一种盲盒,这又不是迪斯尼,年轻人也记不住那样多IP。如果对外合作,好吧,IP是人家的,人家能和泡泡玛特合作,也可以啥玛特泡泡,球球玛特合作,甚至有IP的公司也可以和什么名创优品合作。所以我觉得泡泡玛特生意模式还行,一旦卖出去,挺赚钱,但是护城河需要考量。
1、如何看待盲盒消费盲盒顾名思义就是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物品,消费者凭运气抽中商品,正是这种随机化的体验,让用户欲罢不能,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营销方法之一。盲盒营销能为品牌带来什么营销机遇?品牌又该如何使用盲盒营销?“盲盒思维”又能为品牌延展出什么营销手法?盲盒营销类似于一种抽奖游戏的商品营销手法,能够大大刺激用户的复购率。盲盒营销最初大量用于二次元领域的手办销售,由于二次元用户IP忠诚度高,常常有收集癖,盲盒营销快速刺激产品销售,挖掘用户的消费潜力。
无论是网红蓝V旺仔,还是玩具巨头乐高,还是科技巨头谷歌都曾做过盲盒营销,相信如今在线下商场中,盲盒机器也并不少见,甚至被称为继“抓娃娃机”之后的另一个线下风口。以盲盒IP营销著称的泡泡玛特,更是在两年时间内业绩增长140倍,在玩具市场上一骑绝尘,碾压众多传统玩具厂商。
2、盲盒是什么?盲盒是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、影视作品的周边,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。之所以叫盲盒,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,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,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。相对较强的购买力,让那些受影视动漫文化熏陶的年轻人,能够撑起庞大的盲盒经济。从上游的IP设计,到中游的零售,再到下游的二手交易和玩偶改装,其产业链已相当成熟,且市场空间巨大,当然也在不断掏空年轻人的口袋。
这些盲盒爱好者们进入潮玩社区,交换潮玩、晒娃改娃、交流经验,由此形成了年轻人独有的圈层,他们在整个圈层中分享自己“和圈子的关系”,主要是“我收集的成果”。如在二手平台,众多盲盒潮玩被标出超高的价格挂在二手平台上,但它们“仅作展示”,并不售卖。对于潮玩爱好者而言,他们只是享受因潮玩的独特而被询问的过程。
3、泡泡玛特盲盒里面有展示盒吗?有显示盒泡泡玛特盲盒,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、影视作品的周边,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。之所以叫盲盒,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,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,目前,泡泡玛特盲盒有开心小火车、婚礼花童、校园公仔、婚礼纪念版、宫廷公仔、治愈系、Pucky泡泡圈、少女心粉丝豹纹、潘神神话、星座公仔、梦幻精灵、梦幻海洋等、生肖公仔等多个系列。